BCORP共益企業認證(CertifiedBCorporations或是BCorps)是一個全球運動的領導者,推崇一個包容、公平、可再生的經濟環境。是由JayCoenGilbert,BartHoulahan和AndrewKassoy在2006年創辦的非營利組織——共益實驗室(BLab)為了實現商業驅動社會向好,而提出的一種新的商業形態,旨在重新定義商業成功,使其成為一種向上的力量,推動整個商業和社會環境的改善。
在過去十幾年里,共益企業風潮不僅在美國有著越來越大的影響,這股新商業的潮流也同樣在許多新興經濟體興起,如巴西、印度,當然還有中國。
有跡象顯示,共益企業在新興經濟體中會帶來更多的可能性和機遇,像中國一樣的新興經濟體在崛起的過程中往往會伴生許多社會問題,而不少共益企業的商業模式恰恰建立在解決社會問題的基礎上,他們有可能因此開辟一片“藍海”。
而更重要的是,共益企業不僅為商業提供了新的典范,也同時提供一個有利于創業者生長的生態系統,這讓我們看到了系統性變革的可能。
共益企業(CertifiedBCorporation,簡稱BCorp)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新商業理念,從根本上為商業進行了重新定義:經商逐利的同時將股東利益之外的更多利益相關方—用戶、員工、社區以及周邊環境,納入必須考量的范疇。
企業做公益的動力主要來源于同行/消費者的壓力、對聲譽的追求以及企業家價值追求,而前兩種動力源有較強的目的性,追求曝光率而非問題的解決,因此很難切實地去解決很多社會問題。而BCorp的概念是將企業業務核心競爭力和創造的價值、解決的社會問題緊密相連:企業運用一套他們自有的商業模式去解決問題的同時創造利潤,而盈利的關鍵在于如何把這個問題解決得透徹、深入、長遠。
往往企業在探索提高利潤的途徑時,著眼點是開發客戶的需求而非解決客戶的需求;而BCorp為企業家們帶來的啟示是,企業可以去關注以往沒有被市場關注到的群體需求,或以前被認為無價值的物品來整合資源,從而獲得利潤。
對于企業管理者來說,要在盈利的情況下去自我要求,并達到一種“更高的標準”,聽起來是個比較困難的事情。但如果我們可以換一種角度思考或者理解,可能會有不一樣的收獲(結果)。例如:去關注背后到底是什么在支撐某個企業在BIA設置的五個維度(治理、員工、社區、環境、客戶)做得更好,比如企業的核心理念、業態、創新模式等等,也許能夠更好地幫助企業發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