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回收標準 (GRS)最初由世優認證(CU)于 2008 年制定,并于 2011 年 1 月 1 日將所有權轉讓給了紡織品交易所。該標準的上一版本 GRS 3.0 于 2014 年發布。紡織品交易所的使命是加快紡織品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只有在采取措施確保持續帶來實際和有意義的改變時,這種加速才會發生。要求充分理解問題所在,并力求證實所提出的要求。第三方標準認證實現了這一點。
通過TextileExchange認可的發證機構審核并符合發證要求,頒發GRS認證證書。在符合GRSLogoUseandClaimsGuide要求下,可以在公司宣傳和產品銷售中使用GRS認證Logo和特殊聲明。
新的GRS認證是一個三級制,根據每種產品的回收標準分為銅標準、銀標準及金標準。最高的金標準要求產品包含95-100的回收材料,銀標準產品包含70-95%的回收材料,而銅標準的GRS認證logo產品則需要包含不低于30%的回收材料。所有標準的產品都必須顯示回收成分百分比,并將掛上適當的金、銀、銅GRS標志。除了原料規格之外,這一標準還包括環境加工標準。它包括嚴格的廢水處理要求和化學制品使用(根據全球有機紡織標準(GOTS)以及Oeko-Tex100。
GRS認證有哪些主要相關術語?
1:外來原材料:任何異于回收加工使用的原料母體的依附物質。
2:消費前廢料:生產過程中生產的廢料作為原料。不包括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且可重新再投入同一生產工藝中的重復利用的原料,例如返工的原料、再研磨的原料或碎片。
3:消費后廢料:原料來源于家庭或其他作為產品最終消費者的商業、工業以及其他設施的廢料,且此類廢料不能夠再作為預期的生產的目的而使用,其中也包括廢物回收站回收的原材料。
4:原材料:回收加工時,已回收目的使用的消費前或消費后廢料/1日的材料。符合上述原則的企業可以申請GRS認證,這絕對打開國際環保市場的金鑰匙。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