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回收標準 (GRS)最初由世優認證(CU)于 2008 年制定,并于 2011 年 1 月 1 日將所有權轉讓給了紡織品交易所。該標準的上一版本 GRS 3.0 于 2014 年發布。紡織品交易所的使命是加快紡織品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只有在采取措施確保持續帶來實際和有意義的改變時,這種加速才會發生。要求充分理解問題所在,并力求證實所提出的要求。第三方標準認證實現了這一點。
Adidas、Inditex。H&IM等品牌開始不斷要求供應商提供更環保的纖維,每年再生纖維的使用量逐漸增多,GRS認證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控制部分。Adidas將在2024年全面使用再生聚酯纖維
Inditex將在2025年實現原材料100%可持續性
H&M將在2030年全面使用100%再生材料
宜家承諾到2030年全部產品只使用可再生或回收材料
循環再生纖維是對廢棄資源的循環再利用,讓有限的資源,進行無限的循環。
聚酯纖維大約占化纖纖維的70%,而且聚酯在制瓶行業的應用迅速擴大,因此循環再生纖維以再生聚酯纖維為主。
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我國再生聚酯纖維產量約510萬噸,占全球總產量的80%左右。產能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江蘇和浙江兩省的產能占到全國總產能7成以上水平。
我國再生聚酯行業已有近30多年的發展歷史。進入21世紀,隨著技術的進步,逐漸發展到以瓶片為主要原料或配泡泡料為輔助原料,生產再生纖、中空纖維、滌綸長絲和滌綸工業絲。
再生聚酷纖維生產的工藝路線主要有兩種:一是用瓶料、聚酯廢絲等回收料經粉碎造粒直接紡絲,稱物理回收生產法;二是以廢舊服裝邊角料等廢舊聚酯材料為初始原料,通過徹底的化學分解還原為聚酯,稱化學回收生產法。
目前,再勝聚酯纖維主要以物理回收生產法為主。由于我國廢舊紡織品回收體系尚不健全,化學回收生產法進展相對緩慢,每年3000多萬噸廢舊紡織品未得到有效利用。未來國內回收體系逐步完善,化學回收生產法進展或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