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Ti科學碳目標倡議組織于2021年底發布了標準5.0版本《科學碳目標手冊》并于2022年7月15日起正式生效。其中最值得關注的內容之一便是企業在提交科學碳目標時,應將溫升控制目標從遠低于2℃調整為1.5℃。
氣候變化是當前全球共同面臨的一個挑戰。隨著人類的發展和工業化進程的加速,大量的溫室氣體被排放到大氣中,導致全球氣溫不斷升高。這不僅會導致極端天氣現象的增加,如暴雨、干旱、颶風等,還會對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造成嚴重威脅。為了應對氣候變化,全球各國都在積極采取措施。
科學碳目標(ScienceBasedTargets,簡稱SBTI)是由全球環境信息研究中心(CDP)、聯合國全球契約(UNGC),世界資源研究所(WRI)和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共同發起的一項倡議。該倡議是基于氣候科學,旨在減少碳排放和符合《巴黎協定》限制全球溫升幅度要求的全球統一目標。即把全球溫升幅度控制在遠低于工業化前水平的2°C之內,并努力把溫升控制在1.5°之內。
SBTi認證審核包含哪些項目
1、界定時限(Timeframe):近期目標時限必須設定在基準年的5年以上,10年以下。長期目標的目標年需設定在2050年以前(發電業及海運業為2040年)
2、界定范圍(Science-BasedTargetBoundary):減碳目標必須至少涵蓋范圍一&范圍二。
3、展現決心(Ambition):設定的目標應符合1.5°C情境為其減碳目標。
4、范圍二準則(Scope2):企業必須披露其范圍二(能源間接排放源)的碳排放計算方式。
5、范圍三準則(Scope3):企業必須依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的規范,鑒別其范圍三(其他間接排放源)排放量。若范圍三排放量超過總排放量的40%,則企業必須設定范圍三之排放目標。
6、披露(Disclose):企業必須每年公布其溫室氣體排放量及減碳進度。
科學碳目標一般要包括目標的期限,以及是否覆蓋范圍一、二及三產生的排放,可分為近期目標、長期目標、凈零目標。
近期目標:需在提交之日起5-10年內,將范圍1和2的排放降低至符合1.5°C的路徑目標,將范圍3的排放遠遠降低至符合2°C的路徑目標。
該目標至少涵蓋95%的范圍1和范圍2排放量,以及67%范圍3排放量(當范圍3排放占范圍1、2和3總排放的40%以上時)。
長期目標:需在2050年前或更早,將排放量降低至符合1.5°C路徑目標。該目標至少涵蓋95%的范圍1和范圍2排放量,以及90%的范圍3排放量。
凈零目標:屬于長期目標,需在2050年前或更早,在全球或行業層面,實現1.5°C路徑上的凈零排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