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RA通過全過程供應鏈管理獲得優勢,ZARA的全程供應鏈可劃分為四大階段,即:
一、產品組織與設計;
二、采購與生產;
三、產品配送;
四、銷售和反饋。
它把供應鏈分成這四大階段,因為它把整個供應鏈四大階段管理得特別好,所以它有亮麗的數據。這些基本數據包括,第一,從設計理念到上架的平均時間為10-15天,而行業的平均時間是6-9個月,甚至更久。ZARA的庫存周轉可以達到每年12次,而國際平均水平是3-4次/年,國內的平均水平是0.8-1.2次/年。它還說,ZARA每年推出1.2萬多種產品,運作一流的服裝企業每年平均只能推3000-4000款,而國內眾多服裝企業能推出上千款的都寥寥無幾。這幾個數據以后,就來介紹ZARA的全程供應鏈管理模式,也就是所謂的神奇的“SPA模式”。
它首先講了第一個階段——產品組織與設計。它解釋稱,為什么不稱“產品設計”或“產品開發”,而稱為“產品組織設計”呢?因為ZARA就是盜版。ZARA會參加、旁觀巴黎、米蘭、佛羅倫薩、紐約、倫敦、東京等世界時尚中心的各個品牌發布會,他們的設計師就在T臺旁獲取靈感。ZARA在全球四處都有嗅覺靈敏的時尚買手,他們去購買當地的各高檔品牌或主要競爭對手的當季流行產品,并且把樣品迅速的反饋回總部做逆向工程。逆向工程就是反解碼,服裝的逆向工程要比我們講的IT界的逆向工程要容易得多。ZARA還有專人收集時裝展示會、交易會、咖啡館、餐廳、酒吧、歌舞廳、街頭藝人、大街行人、時尚雜志、影視明星、大學校園等各個場所的流行元素和服裝細節。這句話也應驗了時尚界的“老佛爺”凱爾·拉格菲說的一句話,“時尚就在街邊”,街邊的才是最時尚的。它把以上種種信息迅速返回總部以后,總部的專業時裝設計師團隊就分門別類,分女裝、男裝和童裝,做款式風格的改版設計,有的時候會加入一部分獨有的西班牙風情元素重新組合,做成新的產品主題系列,然后就開始做接下來的設計、修改、定稿、設計,決定投產。這就是產品組織與設計流程,或者叫做成“產品元素的采集和拼湊流程”。
于是就給出了一個產品組織與設計流程圖。大家看這個圖,從專業的角度來說,這個圖不是一個嚴謹的流程圖。我們都知道流程圖中的方框代表著行為、動作,箭頭代表著產出。這個流程圖上所有的產出都沒有標注是什么,這是一個問題。第二,這個流程圖還有一些奇怪的連接符號,一個圓圈加個V字,這也是不曾見過的一種規范。這個流程的分支是用一個連接符XX來做的,不生產和確定生產這些動作有兩個分支。這一段講的是產品的組織與設計流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