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5日,歐盟理事會投票通過了碳邊境調節機制(CarbonBorderAdjusmentMechanism,CBAM),也就是所謂的“碳關稅”。CBAM是指在實施國內嚴格氣候政策的基礎上,要求進口或出口的高碳產品繳納或退還相應的稅費或碳配額。
CBAM實施后,歐盟將針對部分進口商品的碳排放量征收稅費。簡單來說,就是通過CBAM對同量的碳排放在歐盟領域內外的價格差異進行調整,使歐盟內外的同量碳排放所需支付的價格基本持平。
CBAM適用范圍將對標于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uropeanUnionEmissionTradingScheme,以下簡稱ETS)中已納入的行業,自歐盟近期將航運業納入ETS后,ETS已覆蓋的行業包括:燃料的燃燒(電力)、煉油、鋼鐵、焦炭、金屬礦砂、鋁、有色金屬、水泥、石灰、玻璃、陶瓷、礦棉、石膏、造紙、部分化學品、溫室氣體的捕獲、民航、航運等。CBAM將首先涵蓋水泥、電力、化肥、鋼鐵、鋁和氫氣的進口(具體細分品類詳見ANNEXI&ANNEXII)
CBAM是指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arbonborderadjustmentmechanism),也被稱為碳邊境稅或碳關稅(carbonbordertax),是歐盟針對部分進口商品的碳排放量所征收的稅費。簡單來說,就是通過CBAM對同量的碳排放在歐盟領域內外的價格差異進行調整,使歐盟內外的同量碳排放所需支付的價格基本持平。
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屬于法規條例強制范疇,所有的歐盟進口商都將會嚴肅對待,不會接受隨意填報且缺乏背書的數據信息。
在過渡期內,進口商如未按照歐盟官方要求,及時進行數據申報,或出現缺失、不完整、不正確、未及時修正數據信息的情況,將面臨每噸未報告排放量10歐元至50歐元不等的處罰,限制并取消進口方授權和資質等措施。
隨意填報數據信息既會給進口方帶來巨大的處罰風險和損失,也會給客戶留下十分不專業的印象,增加引發貿易糾紛和索賠導致市場關系破裂的風險。
對于海關稅法這種十分嚴格的貿易法案,企業應該有充分的認識和準備,要以嚴肅和嚴謹的態度來應對,爭取一次性報告成功,避免反復審查帶來各種問題和風險。
CBAM是第一個以碳排放為核心的單邊貿易措施,但絕不會是最后一個。雖然CBAM對中國出口的影響或許并非立竿見影,但它傳遞出一個明確的信息:在氣候變化時代,一個新的因素將影響貿易和國家的競爭力,這就是碳。
分享到: